Hong Kong – Asia's Cultural Metropolis
連接到香港的主要藝術和文化設施、組織和文化節
主要博物館
主要藝術和文化設施
主要表演藝術團體/團隊
主要藝術和文化節
主要藝術博覽會
其他
文化政策及資助
願景
香港成為一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會,植根於中國傳統且融會多元文化。文化藝術元素豐富了市民的生活,而創意則是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原動力。
目標
- 使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 提供廣泛參與文化藝術的機會
- 提供機會讓有潛質的人士發展他們的藝術才華
- 創造一個有利文化藝術多元及均衡發展的環境
- 支持保存及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同時鼓勵藝術創作和創新
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 | 鼓勵市民參與文化藝術和發揮個人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潛能。 |
---|---|
多元發展: | 促進充滿活力的多元文化發展。 |
尊重表達自由: | 尊重藝術自由,加強保護知識產權。 |
全方位推動: | 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締造一個有利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的環境。各政府部門攜手合作,推動藝術文化發展。 |
建立伙伴關係: | 建立一個由政府、商界及文化界組成的伙伴關係。 |
政府對文化藝術的資助
為文化藝術提供的資源
在2022-2023年度,政府在文化藝術發展方面的經常性開支超過59億元。
工程撥款
政府亦通過興建和營運各種文化場地(包括表演場地、公共圖書館和公共博物館)來支持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
現時全港有16個不同規模的表演場地,遍布多個交通便利的地點。因應地區和演藝界對演藝場地的需求,政府現正興建東九文化中心,預計在2023年分階段啟用。
政府同時管理14所公共博物館、2間視覺藝術中心和香港電影資料館。此外,政府亦掌管由70間固定圖書館和12間流動圖書館組成的公共圖書館系統。為加強公共圖書館服務,政府正在西北九龍填海區第6號地盤和東區鯉景道進行設置新分區圖書館的工程。
西九文化區
政府已向西九文化區管理區提供216億元的一筆過撥款,用以把一幅40公頃的優質臨海地段打造成具備世界級設施的綜合文化藝術樞紐–西九文化區。西九文化區計劃是政府為配合香港長遠的文化藝術基建及發展需要而作出的一項策略性投資,提供世界級博物館和表演藝術場地,推廣卓越藝術、培育人才和拓展觀眾。西九文化區的目標是促進文化產業有機發展,以及凸顯香港富有文化藝術氣息的國際大都會形象。
主要文化藝術推廣機構
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藝術部分)
1997年,前立法局財務委員會通過設立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該基金是根據《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條例》(第1128章)設立的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的子基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目的是推廣藝術、文化和體育事業的發展。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2010年7月批准向基金的藝術部分注資15億元,作為種子基金,以投資收益支持藝術發展。我們利用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藝術部分每年的投資回報(約6,000萬元),資助中小藝團的發展。
政府於2011年推出「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現時,每年從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藝術部分)發放約4,000萬元,資助具規模及跨年度的藝術文化計劃/活動,藉此提升有潛質的中小藝團和藝術工作者的發展能力,並鼓勵社會和企業贊助文化藝術。
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藝術部分)約3,000萬元,則通過香港藝術發展局扶助中小藝團和新進藝術家、發掘和培育藝術人才、推廣藝術教育和拓展觀眾。
藝術科技
行政長官在2020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會積極推動和支持發展藝術科技。我們期望藝術和科技的有機結合,能夠相得益彰,提升香港在國際藝壇的地位、促進文化交流和強化香港作為國際文化都會的地位。
各個相關的決策局已在其轄下不同的基金或計劃預留合共1億元,供有意推動藝術科技的人士申請,詳情如下:
可支援藝術科技的基金或計劃
基金或計劃名稱 | 負責政策局 | 目的 | ||||
---|---|---|---|---|---|---|
「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藝術部分)下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
為強化香港的文化軟件和提升本地藝術界的能力,藝能發展資助計劃撥款資助可達到以下目的,並具創意和影響力的計劃:
詳情可參閱:www.cstb.gov.hk/tc/acdfs.html 查詢: |
||||
「電影發展基金」 |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
「電影發展基金」旨在循四大方向(分別為培訓人才、提升港產片製作、拓展市場及拓展觀眾羣)資助對香港電影業長遠健康及可持續發展有利的項目及活動。 詳情可參閱:www.fdc.gov.hk/tc/applications.php 查詢: |
||||
「創意智優計劃」 |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
「創意智優計劃」旨在按下列四個策略重點,資助對電影以外七大創意界別(包括廣告、建築、設計、數碼娛樂、音樂、印刷及出版和電視)發展有利的項目:
詳情可參閱:csi.ccidahk.gov.hk/tc/index.html 查詢:
(電郵) createsmart@ccidahk.gov.hk |
||||
「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科技券」 |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
支援本地企業/機構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以提高生產力或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 詳情可參閱:www.itf.gov.hk/tc/funding-programmes/facilitating-technology/tvp/ 查詢: |
||||
「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一般支援計劃」 |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
支援有助提升本港產業和推動其發展,以及培養創新及科技文化的非研發項目。 詳情可參閱:www.itf.gov.hk/tc/funding-programmes/fostering-culture/gsp/index.html
查詢: |
查詢
如有查詢,歡迎電郵至artstech@cstb.gov.hk。
文化交流
近年,政府通過推行一系列措施與大珠三角地區及其他國家建立更廣闊的文化網絡︰
粵港澳文化合作
- 在粵港澳三地負責文化事務的決策局於2002年11月舉行首次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並於2003年8月簽署《粵港澳藝文合作協議書》。根據有關協議書,粵港澳輪流舉行年會,至今已舉辦了20次會議。粵港澳文化合作第二十次會議在2019年6月19至20日在澳門舉行。三地在多個範疇的合作取得進展。
《內地與香港特區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
特區政府於2005年11月與中央政府文化部簽署了《內地與香港特區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我們會與國家文化部不時會面溝通,研究具體合作措施。
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
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於2010年8月在「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的架構下成立,是台灣「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轄下「文化合作委員會」的對口組織。委員會的目標是深化和擴闊港台兩地在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方面的合作。2010年8月,兩地的文化合作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同意加強交流雙方的藝術節目資訊,以及推廣共同合作的品牌藝術節目。此外,雙方亦於2011年至2019年間每年舉辦文化論壇,就彼此關注的事宜交流意見。
與其他經濟體系建立文化網絡
香港特區政府自2003年起舉辦亞洲文化合作論壇,提供平台讓亞洲區內的文化部長就各地的文化政策及實踐經驗和理念,分享和交流意見。有關論壇的資料可參閱亞洲文化合作論壇網頁。
我們致力通過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加強香港與其他國家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合作。到目前為止,香港特區政府已與20個國家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包括加拿大、意大利、菲律賓、埃及、新加坡、南韓、克羅地亞、荷蘭、匈牙利、越南、法國、以色列、俄羅斯、奧地利、愛爾蘭、印尼、泰國、哈薩克斯坦、英國和柬埔寨。
非物質文化遺產
政府重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致力提升社會對非遺的認知及對保護這種文化資源的重視程度。政府支持非遺的保護、傳承和推廣工作,並鼓勵社會參與,令香港文化傳統得以保護、延續和發展。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公約》),「非遺」包括以下幾方面:
(a)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遺媒介的語言; |
(b) | 表演藝術; |
(c) |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
(d) |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 |
(e) | 傳統手工藝。 |
自《公約》於2006年生效以來,政府採取了以下的措施去支持及保護本地非遺:
- 於2008年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任本地學者、專家和社區人士為委員,就非遺的普查及保護措施等方面向政府提供意見
- 2014年,政府公布了香港首份涵蓋480個本地項目的非遺清單(非遺清單的詳情可參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的網頁)
- 應國家文化部邀請,經四次申請,將以下12個本地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列入名錄年份 | 項目 |
---|---|
2006 年 | 粵劇* 、涼茶 |
2011 年 | 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中秋節—大坑舞火龍 |
2014 年 |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古琴藝術(斲琴技藝)、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黃大仙信俗 |
2021 年 | 香港天后誕、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 |
( *粵劇已於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
- 2015年,康文署將隸屬於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組」升格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非遺辦事處),以深化與非遺有關的各方面工作。 2016年,非遺辦事處於三棟屋博物館設立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作為展示和教育中心(有關展覽、公眾活動及教育活動的最新資訊可參閱康文署的網頁)
- 2017年8月,政府公布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代表作名錄),涵蓋共20個項目(代表作名錄的詳情可參閱康文署的網頁)
- 2018年12月,特區政府撥款3億元以推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推動社區參與和加強對香港非遺項目各方面的保護工作(詳情可參閱康文署的網頁)
支持粵劇發展
粵劇是香港重要的傳統文化藝術之一,政府積極通過以下途徑,支持粵劇的承傳、研究、推廣和持續發展:
(a) | 發展粵劇演出場地; |
(b) | 培育粵劇專業人才、鼓勵創作及繼承傳統; |
(c) | 推動粵劇教育及拓展觀眾、鼓勵社區及民間參與;以及 |
(d) | 保存粵劇精粹、展示文物珍藏。 |
政府設立了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就香港粵劇發展的相關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並成立了粵劇發展基金,撥款資助有關粵劇研究、推廣及持續發展的計劃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