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 Asia's Cultural Metropolis
连接到香港的主要艺术和文化设施、组织和文化节
政策文件
- 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 (PDF)
主要博物馆
主要艺术和文化设施
主要表演艺术团体/团队
主要艺术和文化节
主要艺术博览会
其他
文化政策及资助
愿景
香港成为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会,植根于中国传统且融会多元文化。文化艺术元素丰富了市民的生活,而创意则是推动社会持续进步的原动力。
目标
- 使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 提供广泛参与文化艺术的机会
- 提供机会让有潜质的人士发展他们的艺术才华
- 创造一个有利文化艺术多元及均衡发展的环境
- 支持保存及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鼓励艺术创作和创新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 鼓励市民参与文化艺术和发挥个人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潜能。 |
---|---|
多元发展: | 促进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发展。 |
尊重表达自由: | 尊重艺术自由,加强保护知识产权。 |
全方位推动: |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缔造一个有利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各政府部门携手合作,推动艺术文化发展。 |
建立伙伴关系: | 建立一个由政府、商界及文化界组成的伙伴关系。 |
政府对文化艺术的资助
为文化艺术提供的资源
在2022-2023年度,政府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的经常性开支超过59亿元。
工程拨款
政府亦通过兴建和营运各种文化场地(包括表演场地、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博物馆)来支持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
现时全港有16个不同规模的表演场地,遍布多个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应地区和演艺界对演艺场地的需求,政府现正兴建东九文化中心,预计在2023年分阶段启用。
政府同时管理14所公共博物馆、2间视觉艺术中心和香港电影资料馆。此外,政府亦掌管由70间固定图书馆和12间流动图书馆组成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为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政府正在西北九龙填海区第6号地盘和东区鲤景道进行设置新分区图书馆的工程。
西九文化区
政府已向西九文化区管理区提供216亿元的一笔过拨款,用以把一幅40公顷的优质临海地段打造成具备世界级设施的综合文化艺术枢纽–西九文化区。西九文化区计划是政府为配合香港长远的文化艺术基建及发展需要而作出的一项策略性投资,提供世界级博物馆和表演艺术场地,推广卓越艺术、培育人才和拓展观众。西九文化区的目标是促进文化产业有机发展,以及凸显香港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国际大都会形象。
主要文化艺术推广机构
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艺术部分)
1997年,前立法局财务委员会通过设立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该基金是根据《戴麟趾爵士康乐基金条例》(第1128章)设立的戴麟趾爵士康乐基金的子基金。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目的是推广艺术、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2010年7月批准向基金的艺术部分注资15亿元,作为种子基金,以投资收益支持艺术发展。我们利用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艺术部分每年的投资回报(约6,000万元),资助中小艺团的发展。
政府于2011年推出「艺能发展资助计划」。现时,每年从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艺术部分)发放约5,000万元,资助具规模及跨年度的艺术文化计划/活动,借此提升有潜质的中小艺团和艺术工作者的发展能力,并鼓励社会和企业赞助文化艺术。
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艺术部分)约3,000万元,则通过香港艺术发展局扶助中小艺团和新进艺术家、发掘和培育艺术人才、推广艺术教育和拓展观众。
行政长官在2023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出「重点演艺项目计划」,分两期推行,每期从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艺术部分)发放约3,600万元,支持具代表性的本地大型演艺作品长期公演,让这些创作成为香港另一个文化名片。
艺术科技
行政长官在2020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政府会积极推动和支持发展艺术科技。我们期望艺术和科技的有机结合,能够相得益彰,提升香港在国际艺坛的地位、促进文化交流和强化香港作为国际文化都会的地位。
各个相关的决策局已在其辖下不同的基金或计划预留合共1亿元,供有意推动艺术科技的人士申请,详情如下:
可支援艺术科技的基金或计划
基金或计划名称 | 负责政策局 | 目的 | ||||
---|---|---|---|---|---|---|
「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艺术部分)下的艺能发展资助计划 |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
为强化香港的文化软件和提升本地艺术界的能力,艺能发展资助计划拨款资助可达到以下目的,并具创意和影响力的计划:
详情可参阅:www.cstb.gov.hk/sc/acdfs.html 查询: |
||||
「电影发展基金」 |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
「电影发展基金」旨在循四大方向(分别为培训人才、提升港产片制作、拓展市场及拓展观众群)资助对香港电影业长远健康及可持续发展有利的项目及活动。 详情可参阅:www.fdc.gov.hk/sc/applications.php 查询: |
||||
「创意智优计划」 |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
「创意智优计划」旨在按下列四个策略重点,资助对电影以外七大创意界别(包括广告、建筑、设计、数码娱乐、音乐、印刷及出版和电视)发展有利的项目:
详情可参阅:csi.ccidahk.gov.hk/sc/index.html 查询:
(电邮) createsmart@ccidahk.gov.hk |
||||
「创新及科技基金」下的「科技券」 |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 |
支援本地企业/机构使用科技服务和方案,以提高生产力或将业务流程升级转型。 详情可参阅:www.itf.gov.hk/sc/funding-programmes/facilitating-technology/tvp/ 查询: |
||||
「创新及科技基金」下的「一般支援计划」 |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 |
支援有助提升本港产业和推动其发展,以及培养创新及科技文化的非研发项目。 详情可参阅:www.itf.gov.hk/sc/funding-programmes/fostering-culture/gsp/index.html
查询: |
查询
如有查询,欢迎电邮至artstech@cstb.gov.hk。
文化交流
近年,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措施与大珠三角地区及其他国家建立更广阔的文化网络︰
粤港澳文化合作
- 在粤港澳三地负责文化事务的决策局于2002年11月举行首次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并于2003年8月签署《粤港澳艺文合作协议书》。根据有关协议书,粤港澳轮流举行年会,至今已举办了20次会议。粤港澳文化合作第二十次会议在2019年6月19至20日在澳门举行。三地在多个范畴的合作取得进展。
《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
特区政府于2005年11月与中央政府文化部签署了《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我们会与国家文化部不时会面沟通,研究具体合作措施。
港台文化合作委员会
港台文化合作委员会于2010年8月在「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的架构下成立,是台湾「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辖下「文化合作委员会」的对口组织。委员会的目标是深化和扩阔港台两地在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 2010年8月,两地的文化合作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同意加强交流双方的艺术节目资讯,以及推广共同合作的品牌艺术节目。此外,双方亦于2011年至2019年间每年举办文化论坛,就彼此关注的事宜交流意见。
与其他经济体系建立文化网络
香港特区政府自2003年起举办亚洲文化合作论坛,提供平台让亚洲区内的文化部长就各地的文化政策及实践经验和理念,分享和交流意见。有关论坛的资料可参阅亚洲文化合作论坛网页。
我们致力通过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强香港与其他国家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合作。到目前为止,香港特区政府已与20个国家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包括加拿大、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新加坡、南韩、克罗地亚、荷兰、匈牙利、越南、法国、以色列、俄罗斯、奥地利、爱尔兰、印尼、泰国、哈萨克斯坦、英国和柬埔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致力提升社会对非遗的认知及对保护这种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政府支持非遗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工作,并鼓励社会参与,令香港文化传统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公约》),「非遗」包括以下几方面:
(a) |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遗媒介的语言; |
(b) | 表演艺术; |
(c) |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
(d) |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 |
(e) | 传统手工艺。 |
自《公约》于2006年生效以来,政府采取了以下的措施去支持及保护本地非遗:
- 于2008年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任本地学者、专家和社区人士为委员,就非遗的普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向政府提供意见
- 2014年,政府公布了香港首份非遗清单。2024年12月,政府公布更新的非遗清单,涵盖507个本地项目(非遗清单的详情可参阅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的网页)
- 应国家文化部邀请,经四次申请,将以下12个本地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列入名录年份 | 项目 |
---|---|
2006 年 | 粤剧* 、凉茶 |
2011 年 | 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中秋节—大坑舞火龙 |
2014 年 |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古琴艺术(斲琴技艺)、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黄大仙信俗 |
2021 年 | 香港天后诞、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 |
( *粤剧已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 )
- 2015年,康文署将隶属于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升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非遗办事处),以深化与非遗有关的各方面工作。 2016年,非遗办事处于三栋屋博物馆设立了「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作为展示和教育中心(有关展览、公众活动及教育活动的最新资讯可参阅康文署的网页)
- 2017年,政府公布了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作名录)。2024年12月,政府公布更新的代表作名录,涵盖共24个项目(代表作名录的详情可参阅康文署的网页)
- 2018年12月,特区政府拨款3亿元以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推动社区参与和加强对香港非遗项目各方面的保护工作(详情可参阅康文署的网页)
支持粤剧发展
粤剧是香港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政府积极通过以下途径,支持粤剧的承传、研究、推广和持续发展:
(a) | 发展粤剧演出场地; |
(b) | 培育粤剧专业人才、鼓励创作及继承传统; |
(c) | 推动粤剧教育及拓展观众、鼓励社区及民间参与;以及 |
(d) | 保存粤剧精粹、展示文物珍藏。 |
政府设立了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就香港粤剧发展的相关事务向政府提供意见,并成立了粤剧发展基金,拨款资助有关粤剧研究、推广及持续发展的计划和活动。